2019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宪法宣传日,这也是第二次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面就让我们趁这第二个“宪法宣传周”来好好了解宪法,学习宪法。
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规范国家权力及民主运行机制并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宪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宪法的地位是什么?
1.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宪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3.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宪法的作用是什么?
1. 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 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4. 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宪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1. 当你出生时,《宪法》说:“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2. 当你上学时,《宪法》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 当你成年时,《宪法》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4. 你选择参军时,《宪法》说:“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5. 你参加工作时,《宪法》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6. 当你结婚时,《宪法》说:“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7. 当你买房时,《宪法》说:“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8. 当你退休时,《宪法》说:“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由此可见,宪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际上,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进一步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实施宪法,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真正让文本上的宪法“活起来”“落下去”,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